到了正午之前,廷推的结果……出奇的顺利,最终奏上的督师人选,乃是右都御史王文君。
右都御史不只是正二品,而且还是都察院的两个主官之一,这个身份,是可以随时参奏任何大臣的。
如果说你巴结吏部,可以让你平步青云,那么这都察院,虽然巴结了没有什么用处,可你若是得罪了它,他一道弹劾奏疏,却可罢免你的官职。
因而……大家都巴结吏部,却没人敢得罪都察院,更别说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了。
让王文君上任,其实各方都算满意,因为要节制各省,首先就是要各省、各府、各县的官员们尽心用命。王文君一方面很有文名,乃是清流中的清流,许多人对他敬仰无比。另一方面,王文君久在都察院,具有弹劾大权,大家对他自然也就忌惮了。
有他出马,倒不怕海防的政策推行不下去。
至于各省的武臣们,就更不必说了,反正这些人的想法根本不必在乎,以文驭武,根本不必在乎他们的想法。
不久之后,天启皇帝准奏,命人下旨,王文君为督师,立即往南京上任,张静一则为辽东总兵,负责京畿、辽东一线海防。
张静一领了旨意,自是入宫谢恩。
而此时,在勤政殿里,那王文君也已来了。
二人入殿,先是谢恩。
天启皇帝带着浅笑道:“两位卿家不必多礼了,王卿家……真听人说,你擅长军事?”
王文君显得彬彬有礼,慢条斯理地道:“陛下,臣只粗通一些,军事之道,无非是将将之道,将人用好了,便一切可以水到渠成。”
天启皇帝只是随口一问,没想到这家伙回答的……还算得体。
于是天启皇帝不禁好奇道:“将将之道?”
王文君便道:“对,其实就是驭人之道,了解底下每一个人的特长,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这便是为帅者做的事。”
“那么若是欧罗巴人当真远来,你已有应对之法了吗?”
“臣有三策,不过眼下,当务之急还是走马上任之后,先熟悉各省的情况,而后再根据情况,布置防务,譬如福建布政使司,此处距离琉球过近,乃是重中之重,必然需要调兵遣将。臣此番去,带了《纪效新书》,又请陛下调拨原有的戚家军遗卒,打算效仿戚继光的练兵之法,令各处卫所,加强操练,如此,一旦有事,贼军一至,各路军马便可一拥而上,贼击东则兵至东,贼击西则兵至西,长此以往,贼未能斩获,必然无法承受,一旦敌疲,臣便集诸省舟船,直捣黄龙,那么……贼必胆寒。”
不得不说,天启皇帝倒是觉得这王文君所言,并没有什么差错。
他满意地不断点头道:“倘真如此,倒也不失良策,看来王卿确实有几分本事。”
接着,他看向张静一:“张卿认为如何呢?”
张静一想了想,道:“臣也觉得……挑不出什么错处。”
这是实在话,眼下是要解决问题,至少这一套组合拳,虽然沿袭的乃是嘉靖时期的驱倭之策,不过……这戚继光这些人用的海防之法,放在哪里都是有效的。
天启皇帝便道:“如此甚好,那么……卿家速去,若是成功,朕必不失赏赐。”
王文君便叩拜,道:“臣……遵旨!”
说罢,满心欢喜地出宫去了。
王文君走了,天启皇帝则背着手,来回踱了几步,而后才看向张静一道:“朕原本还有些担心,可这王文君,倒是颇有章法,看来是个能办事的人,张卿呢,张卿又如何打算?”
张静一道:“臣先在京城,已修了许多书信,让辽东那边,加紧准备。一旦贼来,再做应对。”
天启皇帝道:“就这个?”
张静一笑了,道:“王文君乃是督师,他要考虑的,乃是战略层面的问题,所以思虑更深远一些。可臣乃是总兵官,负责的乃是战术层面,要做的……就是静候贼来,与之决战即可。”
天启皇帝想了想,觉得也合理,便点头道:“也有道理。”
说着,他坐了下去,道:“好吧,那就先不谈论这些,朕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,如今……各地的新政,已是如火如荼,最新来的奏报,竟是连关中,也开始出现了钢铁作坊,还有人开始采煤采矿了,没想到,才短短数年功夫,这新政便已开始推行,越发的有新气象了。”
张静一心里想,这是自然的,庙堂上的诸公,已经尝到了新政的好处,一旦尝到,他们便是拼了命,也要将新政推行下去了。
而地方上的那些父母官们,虽是后知后觉,想来也慢慢的意识到,推行新政,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乌纱帽,自然肯卖力了。
新政这的东西就是如此,没有这些人的支持,你会寸步难行,可一旦这些人蜂拥去弄,势必会迅速的铺开。
只是……张静一却觉得这未必是好事,于是表情又慎重起来,道:“陛下,新政铺开倒是铺开了,臣只怕铺开的太快,反而引来许多的问题……”
“无妨。”天启皇帝不以为然地道:“先从无至有吧,等有了,真有什么问题,再慢慢的亡羊补牢便是。”